1879计划张晶老师在心理咨询师协会筹委会会议上的发言

2018-01-22 16:45:39701

1879计划北京首期班张晶老师——人称1879计划“大师兄”,在1月17日召开的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筹委会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全国心理咨询师发言,并且参与起草了《心理咨询师成长指南》。

以下为发言稿。让我们一起体会张晶老师的“行者”精神,和那一份孤独中的精致、优雅、从容。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

17年前,作为心理所开办的首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班的学员,我曾坐在心理所最大的教室里,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心理学系统学习之旅。教室内,一位一位老师来到我们面前对所学如数家珍般道来,还见到了荆其诚、郭念峰等前辈,他们的话语犹言在耳;阅览室里,我们听管理员讲文革期间那些前辈们如何珍藏了这些书,心理所重建后又如何送回来,于是那些书便不再是书,是一份一份的期待和情怀。窗外,有石榴和松鼠,还有一位年轻人,每天带着一些心理学的书来卖,让我们欲罢不能,成为最早的剁手党。我的100多位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年龄不一,职业各异,但梦想和热情却是一样的。那种热情与梦想,不亚于马云当年的疯颠。到2002年我结业,那两年的风霜雨雪,并未深埋在记忆中,相反却像永不停息的黄河,推动着一叶小舟同样的永不停息。

事实上,从1985年大学毕业前最后一堂普通心理学的选修课开始,我就无端地爱上了心理学。一直到此时此此刻,从未反悔。但,从1985年做第一例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始,这32年的前行中,却总有孤独感如影随形。

第一种孤独是真的没有人和你同行。那时的学习就是到处买书,买不到就去图书馆抄书,抄不过来就小声读书,录音下来后晚上再誊在笔记本上。在三尺讲台上,不断地尝试心理学的应用,然后小喜一番。但,你的喜悦和收获并没有同伴去与你讨论和分享,更不敢对别人说自己在做心理辅导。因为周围是满是不理解和“想吃天鹅肉”似的嘲笑。

那时的孤独是行者式的孤独。修行在心理学这条路上,如同去朝圣。不会为了路边人们的狂欢而停下脚步,也不会为了一处风景而陶醉于其中,更不会在每一处都赋诗一首或像孙悟空那样撒一泡尿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但是,真的想有人同行,真的想和一个同伴在微醉中不知天高地厚地高谈阔论一番,不成熟,但那是一种心灵的真实。

 2002年辽宁省试点心理咨询师培训,知道这个信息时就像天堂之门为你打开,更有改革开放后知道自己被平反了的那种狂喜。迫不及待报名,迫不及待学习,迫不及待考试,迫不及待去做事。但是,又一种孤独出现了。那是什么感觉呢?就是同行很多,但大家都不知道职业之路该怎么走?不知道我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应该有哪些?咨询遇到了挫折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虽然不断地努力向前,但无论从制度上、从政府的关注上、从社会的认可上到自己职业生涯的设计上,都感觉前行之路充满了不确定。

那时的孤独是迷惘式的孤独。跋涉在心理学这条路上,就像在迷宫般的山洞里探险。当所有人都不知往哪里走时,即使很多人在一起,也感觉和一个人没两样,因为我们的命运似乎都是同一个答案。这时,抱怨、咒骂、恐惧都会扰动你的思想;过去、现在、将来都会沉入黑暗;希望、理想、信仰时常如风中残烛。倒下的人和最后走出去的人就一个区别----你是否在坚持。

2003年底,我正式开始执业生涯(就是开始收费咨询了)。表面上看,那时的我开始风光了。在热线值班,会有很多实习学员申请旁听;上电视了,会接到很多朋友的祝福;回家了,夫人好像也会经常加一个菜来慰劳我;不断地有人来预约你的咨询,越来越多;到各地讲课,很多人加入了崇拜者的行列,我被很多人称赞为“草根大师”(大师的命运都不好)。这时,第三种孤独又如约而至。那种感觉的实质就是心虚,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心虚。如同一个孩子在大海边捡到一枚贝壳,就以为征服了大海。但面对惊涛拍岸和海天一色,终于知道自己只是站在了海边。

这时开始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个家,积极加入各种组织、成立各种小组,甚至当上一个所谓全国性心理服务企业的辽宁负责人。我们是需要有专业上的规范训练的,是需要有成长的路线图的,是需要有同行的交流和能量交换的,是需要一个被社会认可的职业身份的。心理咨询总体上讲是个体性的活动,但这个职业的成长则需要集体性的环境。这时,我才开始理解《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那么急着被招安。因为,土匪再大,也就是土匪。国军再小,也是正规军。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之路,可以以草根的经历为荣,但绝不能以草根为前行方向。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之路在科学、在专业、在严谨、在精致、在优雅、在从容。

 在加入协会筹委会志愿者工作团的这些日子里,我发现自己有一个变化,就是在群里开始“喋喋不休”。很多朋友都提醒我,你说得太多了,自己的群你都不说话,到这里说这么多,你怎么了?要低调,不要得瑟。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想把一辈子的事在一个晚上说完;像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来个无所顾忌的“葛优躺”;像周末补课归来的孩子,就想上网去和同学聊微信;像恋爱的年轻人,相信在她的身上有全世界所有人的优点。

当然,这么多年的漂泊也让我有一种担心----这别是又一个驿站,只能小憩,不能安身。所以,我也关注着协会筹备工作的思路、风格、理念和一系列举措,我也关注着同行们的各种反应和评论。我看到,筹备工作的推进已经大大超出常规速度;我看到,一项一项的工作更专注于服务广大咨询师;我看到,协会筹委会老师们的表态中明确提出要把未来的协会办成心理咨询师的家;我看到,心理所的领导们,对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使命担当;我看到,那么多同行投入到志愿者工作中,无怨无悔,乐此不疲。我有感觉,这是一个可以给心灵安家的地方。

 当心灵可以安放,便无须再言孤独。

家是用来建的,不是用来炒的,也不是用来败的。有建设才有安定。

几个月来,我实际上是投入到“家”的建设之中,并对这种建设性工作的意义有着自己的明确认知。我认为,咨询师的职业生涯需要有三种力量来保障和维护,一是法律法规的健全二是行业组织的作用三是从业者的自律。作为一个只有15年历史的新职业,我们在从零做起。而行业组织的建设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纽带和中枢的作用。对上,可达庙堂之高,为公权力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对下,可处江湖之远,为咨询师提供指导和服务。对前,可以继承15年职业发展的成果。对后,可以承接新时代的重托。所以,参与志愿者团,加入中心协的筹备工作,是一件可以对孙子讲的故事。

几个月来,我和大家一起坦率地讨论甚至争论,不做批判者,而做思想者。我和大家一起真诚地提出建议,不做吐槽者,而是做促进者。我和大家一起动手做事,不作壁上观,而做实践者。

几个月来,以我个人所学和工作实践,我提出了当前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路线图”,筹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应该为咨询师的职业成长指南。我也提出了专业伦理在咨询师入职前培训中的严重缺失,希望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和宣传。我也提出了心理咨询师能力培训中实习和督导的作用要大力加强。还提出了在知识能力体系中,概念化的内容要择机纳入进来,等等。这些建议得到了在座及志愿者们的充分讨论和指正,也得到了心理所领导的认同和鼓励。在刚刚发布的《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指南》中,我也不知天高地厚地承担了部分内容的初期起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组织—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筹委会,我有了同伴—各位专家和同仁,人生之旅好像更有了味道。我感受到那种酣畅淋漓,感受到那种一吐为快,感受到那种惺惺相惜,感受到那种情怀和使命。

我这个年龄,生于国运的挫折之时,长于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创业于中华民族的崛起大势里,刚刚步入一个新时代。我很幸运地经历了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中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回顾我的生命历程,既有跨界的感觉,也有穿越的兴奋。如果说自己生于这个时代是一种幸运,那么参与到这个进程中并体现人生的价值就是一种幸福。

我知道,如果我们想有一个家,那建设的过程才开始。但是为自己的家做事,很有价值。

我愿意继续前行,为协会的筹备工作多做事。不负自己理想,不负社会责任,不负各位期望。不只是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张张合影,而是留下一行行脚印。

谢谢大家!

以下是1879计划班级交流群里的反馈

报名1879计划,请点击我要报名

实时了解1879信息,请关注1879公众号